对3676名青少年做了问卷后,这份报告显示超七成

摘 要

  2019年3月2日,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、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了名为“最美的春夏”的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。该公益项目包含了

2019年3月2日,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、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、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了名为“最美的春夏”的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。该公益项目包含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,由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组负责促进开展与落地执行。

2020年5月18日,红星新闻从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处获得《2019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这份《报告》对全国17个省市的3676位青少年做了问卷调查,《报告》披露,78.24%的青少年缺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,通过“自学”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比例很高。

78.24%的青少年缺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

《报告》介绍了调查的数据采集方法:问卷调查在北京、河北、山西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广东、广西、重庆、贵州、陕西、宁夏、新疆等17个省份的六年级至九年级自然班级学生(10-18岁城乡青少年)中进行,共收录合格问卷3676份。参与调查的3676位青少年中,男生1698人,占比46.19%;女生1978人,占比53.81%。《报告》在城乡分布上划分为城市、县城、农村三个维度。调查青少年人口分布上,城市占比43.55%,县城占比17.79%,农村占比38.66%。在取样地区上,既有“北上广”一线城市,也有农村贫困地区。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61.48%的青少年有过“青春期的困惑”, 其中,经常有的占5.14%,偶尔有的占56.34%;38.52%则选择“没有”。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卫生保健常识、与异性交往及恋爱问题、性行为和可能带来的结果、青春期心理问题、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、怎么预防性侵害等,都是青少年关注的话题。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相对于61.48%的青少年有过“青春期的困惑”,78.24%的青少年缺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。从来没有接受过来自父母、老师的青春期性健康相关教育的青少年占15.70%,偶尔有的占51.41%,有过一次的占11.13%,经常有的比例只有21.76%。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还显示,青少年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途径,23.53%是通过家长和老师,这也与21.76%的青少年经常能接受父母、老师的青春期性健康相关教育的调查类目基本吻合;20.13%是通过网络和书籍;28.45%是通过听知识讲座获得;10.53%是从同伴那里获得;还有17.36%认为自己“长大了就知道了”。

《报告》提示说,青少年通过“自学”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比例很高。但如果青少年获得知识的内容不正确、不准确,甚至是有害信息,将带来误导和伤害。同时,在不同年龄段,青少年也应当有相适应的教育,初中《生物学》必修课本中仅有的相关知识显然不能满足需求。所以,学校和家庭要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,积极引导相关机构进校园进行专业的讲座。

《报告》介绍说,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开展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讲座,而对于讲座,94.14%的青少年认为很有必要、解决了困惑,希望以后参加更多这样的讲座;3.45%的人认为自己还太小,以后会慢慢了解这些;还有2.43%的人认为“尺度”太大,接受不了。

近50%的青少年曾对生理变化等有过困惑,33.57%的青少年受到“爱恋”问题困扰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对于月经、遗精等青春期生理现象,7.48%的青少年很长时间都很恐慌,不知道怎么办;41.70%的人有过困惑,但后来解决了;50.82%的人选择没有过困惑。《报告》强调,在青春期来临之前,家长、老师应该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,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美丽的青春期。

据《报告》,在参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讲座之前,18.17%的青少年认为自慰、性梦等行为是肮脏的,34.14%的人对此不了解,47.69%的人认为正常。

对此,《报告》指出,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活跃、性激素分泌量大,如有自慰、性梦、性幻想等现象属于正常,这与道德品质毫无关系。要警惕的是,在一些社交平台上,与之相关的误导性内容非常多,有的青少年因此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、被骗取钱财,甚至自残。

对于人际关系这个备受青少年关注的一个话题,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63.90%的青少年与父母、老师、同学的人际关系遇到过困惑,其中55.39%遇到过,8.51%经常激发矛盾。有33.57%的青少年受到“喜欢”“爱恋”这类问题的困扰,不知道如何去解决。

《报告》指出,青春期的青少年,不仅生理上会有明显的改变,心理上也会有显著的变化,要引导他们与这个变化相适应,并积极悦纳,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。

人工流产广告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超三成青少年不清楚人工流产对身体是否有伤害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还显示,有5.39%的青少年与他人发生过性交行为,其中有过几次的占2.83%,经常有的占2.56%。

《报告》指出,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。在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少年中,12—15岁(一般初中年龄段)的青少年占发生过性交行为的198人中的83.84%。另一方面,对安全的性行为及避孕相关知识,19.99%的青少年不了解,54.87%的青少年仅知道一点,比较了解的只有25.14%。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有4.08%的青少年有过怀孕、流产或让他人有怀孕、流产的经历,这与5.39%的青少年与他人发生过性交行为的结果相对比,非常惊人。3.42%的青少年有过本人不情愿、但在男/女朋友的要求下发生了性关系的经历。

《报告》指出,随处可见的人工流产广告也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误导,12.49%的青少年认为“无痛人流”是无害的,因为看到的广告就是这样的;36.97%的青少年对人工流产是否对身体有伤害不清楚;50.54%的青少年知道这对身体有伤害。

《报告》总结说,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,身体和心理都还在发育之中,不当的性行为,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结果,甚至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。青少年需要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,了解性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,且建立在双方自愿、平等的基础上。性行为除了能带来幸福愉悦,也可能会带来暴力伤害、疾病传播、意外怀孕等,建议青少年推迟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。

面对性侵害 62.70%的青少年不清楚如何预防

近年来,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有8.73%的青少年曾经遇到过性侵害。其中,5.41%的人“遇到过性侵害,当时知道怎么应对”;3.32%的人“遇到过性侵害,当时不知道怎么应对”。

《报告》显示,而在听《拥抱青春期》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讲座前,37.30%的青少年知道怎么防范性侵害;62.70%的青少年不清楚如何预防(其中53.94%的人仅知道一点点,8.76%的人不知道)。

“拥抱青春期”项目调查显示,22.85%的青少年浏览过色情文字、图片或视频,其中偶尔有的占17.79%,经常有的占5.06%。不少青少年反映,在浏览网页时,经常会有低俗、色情、暴力信息弹出。同时,有8.70%的青少年有过未经父母、老师同意去见网友的经历。

《报告》对此强调说,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达1.69亿,随着智能化设备普及,青少年上网率越来越高,利用互联网性侵害青少年的案件时有发生,且呈多发高发态势。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亟需加强管理。

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吴阳 严雨程 北京报道

编辑 柴畅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